2)第77章 倒数第五_骗了康熙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为之的吧?”

  俞鸿图仔细的想了想,说:“恐怕是书院缺钱花了吧?”

  玉柱心里明白是怎么回事。但是,他故意揣着明白,装起了糊涂,啥也没有说。

  从顺治元年,到如今的康熙四十四年,大清已经立国一个甲子以上。

  然而,现在的整体社会氛围,依旧很微妙。

  在四九城里,旗人瞧不上汉臣,且旗人占着上风。

  到了江南这边,正好倒转了过来。除了已经入仕大清的官宦子弟之外,民间的江南学子们,普遍瞧不上旗人。

  如果,让一个旗人在月试中名列前茅了,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九华书院想拍旗人的马屁。

  这么一来,九华书院以后还怎么面向江南的读书人,扩大招生?

  九华书院若想持续性的发展壮大下去,离不开江南士林的鼎力支持。

  在现实的舆论压力和生源压力之下,哪怕玉柱再有真本事,书院的月考也只能委屈他了。

  玉柱心里暗暗一叹。以前,他无法理解康熙为何要在财源重地的江南,大兴瓜蔓抄。现在,设身处地之后,他豁然开朗。

  在江南的读书人之中,舆论普遍不利于鞑清!

  其实这种民间的舆论气氛,玉柱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扬州十日,江宁一日,徐州一日,镇江两日,苏州和杭州各一日。

  尽管,干坏事的大多是降清的原明军,但是这笔帐依旧可以算在鞑清的头上。

  鞑清的军队干了这么多坏事,掌握着南方舆论的江南士林,怎么可能对鞑清有好看法呢?

  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

  戴名世的《南山集》案,其实,源于一个并不美丽的误会。

  康熙四十八年的会试第一名,也就是会元,正是戴名世。

  当时,士林普遍都以为,戴名世理所当然的成为今科状元。

  不料,殿试张榜,都察院左都御史赵申乔之子赵诏熊,竟然成了当科状元。

  既然状元出乎众所意料,江南士林不免议论纷纷,认为是位高权重的赵申乔,暗中作了手脚的结果。

  平心而论,亲儿子点状元的事,和赵申乔没有半点关系。

  按照殿试的惯例,考官们列出前十名的卷子后,康熙几乎都会给予不同程度的改动。

  天子门生,恩出于上,必由乾纲独断也。

  诸如,一甲第一名的名字不好听啊,第三名的馆阁体不入眼啊,都很可能成为康熙看不顺眼的原因。

  并且,根据科试避嫌的规定,亲儿子参加殿试,赵申乔就不可能是殿试的考官之一。

  但是,舆论是可以杀人的。

  赵申乔仗势欺人的说法,被人用公开揭贴的方式,贴满了四九城内的大街小巷,从而闹出了一场极大的风波。

  本是个大清官,且个人操守极佳的赵申乔,瞬间臭了大街。

  后来,赵申乔借《南山集》诬陷戴名世,其实是想借康熙的手,一雪心头之恨!

  请收藏:https://m.bg6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