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十四章 点兵_三国之铁马山河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虽说这些幕僚之中,一个有字号的也没有。但是严绍也不可能真的只收那些历史上有名号的,把其他的都排斥在外——————他在能耐,也不可能把三国时期的所有武将都记得牢牢死死的对不对?

  至于那幕僚口中的事,却是严绍先前所为的一事…

  作为青州难得的乐土,在其他几郡饱受黄巾之苦的情况下,自然会有许多百姓自的迁往北海。就如历史上百姓迁往江东跟荆州一般。

  问题是这些百姓都是逃难来的,身上很少有足够的财资让他们在北海安顿下来。

  往年这就是各个世家收获的时候,毕竟想要在乱世中挣扎出来,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卖身于豪门中做个家奴。或许没了自由,也成了最低贱的下人,可也总比饿死在乱世中做个死人强。

  而对于世家们来说,这也是个丰收的季节,毕竟还了个时候,想要用这么小的代价买到如此多的人,也是比较难想象的。

  偏偏这次严绍插了一手进去,搅了这些人的买卖…

  百姓迁入北海,严绍也没有多想,作为一地官吏,要职责就是让治地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百姓不敢说让他们过的有多好,至少也不能把他们全都饿死了。

  如今许多百姓投奔来北海,严绍又怎么可能让他们继续在火坑里煎熬?

  只是就这么白白养活?那也是不可能的。北海虽然富饶,可地主家也没有余量,几万张最摆在那里,就算严绍再能耐也养不活。

  最后己经思索,总算是想出了一个安置百姓的办法,那就是屯田。

  历史上屯田其实早已有之,秦代以前,每次战争持续的时间都不长,所以也就无需建立粮食生产后勤基地。秦始皇与匈奴交战的时候,最先遇到这个问题。‘始皇帝使蒙恬将十万之众,北击胡,悉此河南地,因河为塞,筑四十四县城,临河,徒适戍以充之。’这可以说是屯田的前身。

  严绍将逃到北海身无分文的百姓,以5o人为一屯,迁到那些无主或者是荒芜的土地上,让其耕种,并且提供了一定的粮食、种子乃至耕牛甚至是马匹——————北海的耕牛并不多,到是马有许多。

  先前鬲城之战,缴获了许多战马。其中一些因为受了伤,固然还算是能跑能跳,却是再也没法上战场去了。这些本来是严绍打算留着配种的,如今到是有了用处。

  至于分成,如今北海还算富裕,何况严绍也没有忘记自己最初立下的志向,因此只是弄了个4:6分出来,官四民六。

  如此厚道的举措,自然是让百姓人人夸赞,到了最后,甚至就连许多北海当地的百姓,也忍不住动了心思。

  可是这般利民的举措,却是大大的得罪了世家…

  那世家本来就是靠着剥削百姓,来让自己享受奢靡的生活,各地百姓逃到北海来,正是他们好好捞一票的时候,这个时候严绍插了一手,岂能不让他们恼火?再加上又有许多替他们耕地的佃户,也想着到官家的田地去耕种,这已经是大大的损害了他们的利益。

  他们也曾派人去找严绍商量,希望他能把这屯田给取消了,不想严绍却断然拒绝。

  “不如让给他们些好处,这样他们应该就会安分些了…”孙观也有些顾虑,过去做游侠的经历让他明白,这些世家究竟有多大的能量。

  然而听了他的话,严绍却是冷哼一声。“给他们些好处?他们是舒服了,百姓由谁来管?我等掣剑起兵,为的就是让百姓过上好日子,却不是为了他们考虑的,若是他们真的有什么意见,就让他们来找我好了,我自会让他们心服口服…”

  严绍麾下诸将,多是平常百姓出身,一些甚至称得上是草莽,对世家豪门本就十分抵触,听了严绍的话,纷纷拜服。“诺!”

  至于严绍,看着下面的诸多军马,心中却是豪气万丈。

  只是也就是这个时候,却有一行人趁着严绍外出点兵的功夫,混入城中,直奔洪家而去…

  请收藏:https://m.bg6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