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六十六、放榜_大宋不怂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说明他对官家的忠心永远在第一位,这也是他能力不强,却始终为官家心腹的原因。

  岳银瓶的亲戚走了,李申之又回到了白天练功,晚上操练的日子。

  好在不用再读书,可以潜心地搞一些小发明创造。

  小镇做题家也讨厌读书,如果不是生活所迫,谁愿意每天起早贪黑地刷题。

  李申之展开的小实验很多,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还有暂时没有成功的。

  比如说香水的发明就失败了。

  其实也没有失败,就是制造出来的成品在市场上没有竞争力,不论是成本还是香型,全都被临安市面上的香薰吊打。

  看来古人的智慧当真不可小觑,在许多领域还是要给古人给予相当的尊重。

  宋人的熏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贵有上不封顶的奢侈品,价格比黄金都要贵十倍。

  但是百姓们也有自己的办法,他们用梨渣,甘蔗渣等几种寻常物品混合起来,竟然也能有不错的效果,叫作小四合香。

  寒门子弟难得狂欢一次,在临安城里肆意放纵,但是官宦的子弟们就不同了,他们开始了新阶段的学习。

  宋朝的学子考中进士之后,并不能直接当官,而是还要接受岗前培训,学习的内容主要是朝廷的典章制度和律法。

  岗前培训之后还会有一次考试,考过了才能当官。

  不过这一次考试并不是选拔性的考试,而是资格性的考试,只要能达到规定的分数,就算合格。

  科举是选拔性的考试,不论考了多少分,只有前百分之十才能录取。

  那时候资讯还不发达,官宦子弟们利用着这样的信息差,提前进行准备,也好一举通过考试。内卷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

  等待放榜的时间很是焦心,过得漫长而又飞快。

  不知不觉间,到了张榜的日子。

  李申之不能免俗,与临安学子们一同相约去看榜。他倒不是想看自己中了没有,而是考中的举人还有许多手续要办理,比如去贡院验明正身,领取殿试的号牌,重新五人结保等等,一系列手续办完,就算是走后门,大概也要半日光景。

  童瑜挺着大肚子在家中修养,张葱儿在茗香苑里面准备着庆功宴,岳银瓶跟着李申之一同去看榜。

  当看到榜单排名的时候,李申之的心情一下紧张了起来。

  前面几个没有自己的名字。

  难不成真的落榜了?

  要是真落榜,那玩笑可就开大了。

  排名第一的是范成大,第二的是韩平,陆游排第三。

  由于李申之改变了历史走向,原本的状元和探花都没能进入前十名,因为他们写的都是些阿谀奉承的文章。

  在秦桧主政时期的科举考试中,成绩的好坏与阿谀奉承的程度呈正相关,谁的话说得越不要脸越低贱,就越能拿到好成绩。

  朱熹也是在这个时期考中的科举,好在名次很低,低

  请收藏:https://m.bg6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