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五六章:朕意已决_唐朝最佳闲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得了零分,但这并不重要,那些东西都可以学,朕看中的是你们的策略。”李元吉当即说出了选择他们入围的原因。

  以上官仪和敬播的分数,他们很容易就被镇北书院的学生给刷下去。

  毕竟前面两张试卷对于他们来说简直就是送分题,没有丝毫的难度。

  但是此次镇北书院那边,依旧有十余人被拒之门外。

  实际上李元吉对这次人才的选拔,最看重的是关于时务策方面的考验。

  前面的两张,实际上是可有可无,有则不多,无责不少。

  而前面所说的,有些人只算半个自己的学生,原因也正是因为这个,他们没有系统性的学习过镇北书院的内容,但是在将来,他们必须要掌握这些知识。

  “敬播,朕且问你,倘若境内百姓因饥荒而造乱,你将如何应对?”敬播的分数最低,但却给李元吉留下了最深的印象。

  与他的好友上官仪相比,李元吉显然对敬播更加陌生。

  敬播有些愣神,没有想到自己会被皇帝点名询问,一时间竟有些慌乱。

  手忙脚乱的从队伍中错了个身位站了出来,脑子有些错乱的拱手回应道:“学生以为堵不如疏,应及时与四周临县进行沟通,若有接纳能力,则安置部分百姓过去,若无接纳能力,则……则像更远,灾情不明显的地区长途转移。”

  “思路是对的,但具体的做法却不切实际!”李元吉暗暗摇了摇头,答案与试卷上的做出了稍稍的改进,但这种方法依旧不太实际。

  “朕目前接到的消息是,旱情将席卷整个关中,中原,以及周边的其他州县,你认为,有哪座州县是可以接纳的?你又从哪里来的粮食支撑百姓长途转移?”

  “谢陛下教诲,是学生思虑不周。”慌乱的敬播连忙表示感谢。

  紧张之意依旧席卷着全身,能够在这种场合说出这一番话就已经算是不错,虽然可以做的更好。

  “尔等对此可有看法?”李元吉望着殿中百余考生,不可能挨个去问,只能用这种方式。

  谁能脱颖而出,要看个人有没有这个胆子站出来说话。

  “陛下,学生上官仪以为,大旱过后必有蝗灾,去年就有个别地区出现过蝗灾,只是旱情并不算特别严重,所以没有席卷更多的地方。学生观今年旱情要比去年更加严重,所以认为今年有可能会发生蝗灾。

  朝廷当下无力拨付更多的粮食出来,仅有的粮食是绝对不可能支撑半年之久。陛下曾为学生起了个好榜样,学生认为,倒是可以试着进行开源,有江河湖泊的,尽可能的挖渠灌溉,能保多少粮食就算多少。

  没有的……

  就去抓蝗虫,学生在扬州的时候,曾听人说起过,蝗虫虽坏,倒也能吃,只是味道不好而已,蝗虫既然吃了我们的粮食,我们又为何不能吃掉蝗虫?如此,再

  请收藏:https://m.bg6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