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百四十二章 丁仪奏对_汉皇刘备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来,更合自己心意。胡商们兴致勃勃的开始着与汉朝商人们的交易。丁仪在安排好使臣们住进馆驿后,进了大将军府。他得到了刘备的召见。

  刘备对丁仪很感兴趣。不仅仅是因为麴义奏报中的举荐。主要是因为丁仪的身份。汉朝与西域已经隔绝了很多年。从汉灵帝驾崩后,老臣与边将逐渐凋零。放眼满朝文武,再想找一个西域通,那已经是非常困难了。丁仪在西域以汉臣的身份待了几十年,在临淄,还有谁会比他更了解西域?刘备需要一个非常准确的西域信息,以支撑他以后对西域的战略。

  刘备接见丁仪的时候,王宫中,四头大象的出现,却是引起了一阵轰动。大象不稀罕,中国自己就有,但战乱多年以来,天子与诸臣都没见过大象的身影了。更何况,这是几千里外于阗王贡献的驯象。象征意义巨大。

  大家在不大的庭园中,围着四头大象看了许久热闹。有人奏道:“恭喜陛下,贺喜陛下,四夷来朝,海内宾服,此我大汉中兴之兆也!”

  汉朝人,不,应该说是汉人,自古至今就喜欢这个套路。自认为是世界的中心,天生高高在上,除了自己的种族,其他的都是蛮夷。天子听了,自然是心花怒放,于是大开宴席,与群臣贺,又令鸿胪寺卿依例厚赏西域诸国使臣,送诸国质子入太学或书院读书。

  丁仪在见到刘备之后,把西域的情况与段煨、麴义到西域后的行踪向刘备逐一汇报之后,便言辞恳切的进言,劝刘备不要放弃西域。丁仪也不知道,刘备这次复通西域之后,到底能坚持多久,汉朝在西域三绝三通,时弃时守。对西域根本就没有一个长期稳定可靠的战略态度。他可不想这次汉军只是在域转上一圈,宣扬威严之后,便又撤回。

  刘备听了,眼中笑意一闪而逝,然后道:“朝廷若守西域,每年所耗费之钱粮何止亿万,今匈奴远遁,鲜卑势弱,西域于我有何用哉?”

  刘备说的也是事实,西域的战略价值远远大于它的经济价值。毕竟汉王朝重农抑商,而来汉朝进行丝绸交易的,也绝大多数都是西域的胡商。西域这个地方,小国林立,经济又薄弱无比,当年王莽想派个使团去西域,车师国都不敢接待,甚至差点都逃到匈奴去了。原因就是车师刚接待过一个汉朝使团还没有恢复过来,若再接待,经济就会崩溃。都穷成这样了,更不用说靠他们来养活汉朝在西域的驻军了。所以汉军在西域,向来都是自己屯田,自给自足。

  汉朝之所以控制西域,并不是想从那里获得什么经济利益,也不可能获得什么经济利益,就算有丝绸等物品的贸易,但比起汉朝在西域的花费来,那简直是九牛一毛。汉朝在西域的存在,只是为了控制西域诸国不要倒向匈奴人。这一点,班超就已经很明确的向皇帝说明过。所以,就像刘备现在说的,北匈奴逃了,南匈奴降了,鲜卑也被他打趴下了,西域对他来说,还有什么价值呢?

  请收藏:https://m.bg6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