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二十章 水排研成_汉皇刘备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因为刘备在青州招募天下名匠,于是,青州工曹便掌握了这种除青州外绝大多数地方都不知道的技术。而这,在整个人类史上,也可以称得上是一次技术革命,毕竟放眼全球,欧洲要到千年之后的英国,似乎才掌握这种冶炼技术。

  刘备其实也就明白个生铁、熟铁和钢的区别,他来自后世钢产量稳居全球第一的国度,也没明白过来自己麾下的这群工匠们到底是有多了不起。他还以为别的诸侯炼铁和他这里差不多呢。最多自己多了个水排,效率上要比其他诸侯快很多,产量会比他们高罢了。

  不过刘备不明白,马钧却是个明白人。他少年远游,见多识广,后来又一路从扶风跑到青州,可以谓是从汉朝西边一直到了东边,横跨整个大汉帝国。一路上也不知道见识到了多少手艺人。自然知道青州工匠们的贡献和厉害。于是马钧便细细的向刘备解释了一番。

  听完之后,刘备才反应过来,于是脸色一变,对左右道:“传令,调亲军一营,驻守冶炼营地。严令守密,有擅泄露者斩。”

  又对马钧道:“德衡,我任命你为司金校尉,负责工匠营中诸事,匠人子弟优待与薪酬上调及赏赐诸事,你可速拟条陈来报我。”

  吩咐完之后,又在马钧的陪同下,见了几个名匠,好言抚慰了一番,这才返身回府。一路上,刘备心潮起伏,思绪万千,我青州这就要进入钢铁时代了?

  在古代,钢铁技术的不断发展,首先便是得益于王侯们对神兵名器的不断追求。而匠人想要出头,还有什么是比统治者铸造一柄可以chuánshì的神兵来得更容易呢?所以历史上,神兵与名匠互相辉映。如欧冶子,如干将莫邪之类。

  而这些名匠,于深山荒野,忍受寂寞,实验数年而得名剑铸造之法,自然是不愿将这秘法轻易传于他人,而是当作传家之秘。可惜后人因种种原因,而使这些秘法失传,就此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而数百年来,如欧冶子、干将莫邪一类的神匠,至此也消踪匿迹,不复再现。

  古代钢铁技术有了些微进步后,诸侯们的第一反应,不是用于民生,而是首先用于装备军队。用来厮杀争战。这就极大的限制了钢铁的产量和用途。军用市场毕竟比不过民用市场前景广大。而且,这么多军队,也不是所有的帝王都能负担得起全军装备的费用的。最多也就是心腹将领和精锐部队以及亲军换装。这样一来,匠人们耗费心血,造出一批míngdāo后,他们或许一辈子就再也没有大批量铸造的机会了。这可能也是华夏历史上,许多技术大放其彩后又迅速消失的原因之一吧。小农经济的社会,什么也抵不过统治者的意志。

  不过,刘备有青、徐二州还有辽东在手,这几个地方,他都发现了大铁矿,他会放弃在领地大规模推广钢铁的机会吗?

  自然不会,靠收点人头税和田租,怎么能够满足刘备的野心。不知道多少次刘备一个人把大汉帝国的舆图翻来覆去的反复观看。好不容易来此走上一遭,再兴大汉便够了吗?不,远远不够!不打下足够的疆土,怎么对得起这些谋臣名将?怎么对得起后世的子孙?

  请收藏:https://m.bg6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