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九十八章 青州屯田忙(四)_汉皇刘备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然在行,季珪,你总掌民曹,你便来记下,每年该收口钱多少,待道路通畅,此笔钱仍然供输都城,奉养帝后。而青州该免则免,这钱,我青州牧府出了!

  诸君,可还有异议?”

  一番话,说得诸人心潮起伏。刘备的豪情万丈,刘备的雄迈壮阔,刘备的胸怀气度,让他们再次为之心折。

  诸人齐刷刷起身,躬身到地,齐声道:“我等无异议,谨遵主公之令!”

  在青州授田进行得轰轰烈烈的时候,青州牧府的一道政令,让青州百姓再度骚动起来:自今年起,凡青州在籍丁口,民年十四岁下者,免征口赋钱。以后照此惯例。

  十四岁以下者,每人每年口赋钱也不过是二十个五铢钱而已,虽然先帝在世时,经常摊派加征,还破开荒的从一岁婴儿开始征收。但这点钱,比起沉重的田赋、算赋,还是很少的。不过百姓们依然激动了、沸腾了。

  为何?

  因为自古以来,向皇帝缴皇粮国税,乃是百姓们思想中根深蒂固的义务。天子除了大灾之年,向来只有加赋税的,哪有减免的?

  这次刘青州竟然颁布此令,按照这布告中的意思,不止免征这一年,以后都这样?这么说来,只要刘君侯镇守青州一日,青州十四岁以下孩童便永不收口赋钱?这钱不多,但积少成多,给人们带来的影响却是非常积极的。能省一个钱就是一个钱,谁也不会嫌自己家里钱多不是。

  有史书曾记载汉末口赋的混乱:“汉末产子一岁则出口钱,民多不举产。”因畏口赋,孩子都不敢生了。这拿刘备与朝廷一对比,差距就出来了。朝廷就是赈灾,范围也往往没这么大,持续时间也没有这么久远。有些胆大包天的家伙,闲极无聊时与酒肉朋友相谈,便口无遮拦的道,若是刘青州做了天子便好了。

  这无心之语一出,竟然也有许多人纷纷附和。这却不是刘备和他的属官们能预料得到的了。

  授田令与免赋令在青州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拥护。而刘备却是在书房中静静思考。纵观历史的走向,彻底废除人头税,才是历史最终的选择。但在这个小农经济为主体,而商品经济非常不发达、农业也非常落后的年代,人头税可以说是国家财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来源。自己若真打算这样做,以后的大汉帝国是否能够撑得住?自己又怎样来寻找新的税源来弥补财政的空白?

  现在拿口赋来做试验,也是因为如今吏治败坏,政.治混乱。根据资料分析,青州的口赋基本上朝廷也收不全,就算是收了,天子也是一个五铢钱也得不到,反而是最底层那些里正,乡魁们贪墨的多。既然如此,素性就减免了。反正这点钱自己还负担得起,拿这点钱,既为以后税制改革积累了经验,又博得了民心,也是非常划

  请收藏:https://m.bg6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