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七十四章 说凤阳,道凤阳_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车上,然后绑扎结实,一些人敲开了其他人家的门,不知道说了些什么,里面的人拿出了包裹交给门外的人。

  “这是不是白莲教?”

  岳四海有些警惕。

  刘长阁也拿不准,命人传左周。

  白莲教徒多是平民,打扮与生活方式,与平民无异,虽然这些人带着孩子,谁能保这些孩子不是白莲教徒故意带在身边,遮人耳目的?

  左周匆匆上了楼,待问明情况,又亲自拿着望远镜看了看,这才苦涩地将望远镜交给刘长阁,道:“他们不是白莲教,只是乞讨的百姓罢了。”

  “乞讨的百姓?”

  刘长阁惊讶不已,岳四海也有些狐疑,问:“你如何可以断定是百姓,他们又为何乞讨?”

  左周哀叹一声,解释道:“因为冬日了,他们要回江南了。”

  刘长阁、岳四海对视一眼。

  凤阳,朱元璋的老家,龙起之地,大明中都,听起来很牛,但实际上,被悲催。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里除了一座辉煌而烂尾的中都城之外,就找不出来辉煌的东西了。

  事情还需要从开国之后说起,朱元璋曾想迁都凤阳,以老家为一国之都。

  但迁都,必须有住所,朱元璋也不可能和老婆孩子住在小树林里。所以,无数匠人、民夫被调到凤阳,从事繁重的皇宫营造工程。

  但光有人造房子是不够的,凤阳经过元末战争,人口稀少,出个门走半个时辰,都未必能遇到活人。既然要当国都,自然不能如此磕碜。

  于是,朱元璋从江南富裕之地迁移了二十万人口,给他们上了凤阳户口,让他们成为了未来国都的第一批百姓。

  嗯,也是明代最后一批……

  后来的事就很清楚了,中都烂尾,工程修不下去了,中都也就那样了,好在朱五四老先生的坟是修好了,而且还很气派。

  老爹老娘得到了安寝,朱元璋又亲自写了碑文,一桩心事了了,至于那些烂尾楼,就不管了。匠人、民夫,各回各家,各找个妈。

  按理说,事情到了这里,也算是自由解放,一桩好事。

  可问题是,工程烂尾了,匠人回家了,民夫也走了,中都不建了,那二十万从江南移民过来的百姓,却不让走啊……

  没办法,人家匠人、民夫只是打工的,你们是本地人,怎么能走呢。不信看户籍,是不是凤阳府的人……

  这二十万百姓生活在凤阳,可就真的苦了,苦到什么程度,一句花鼓戏足以证明:“说凤阳,道凤阳,风样本是个好地方,自从出了个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实事求是地讲,凤阳是不是好地方,和朱元璋当不当皇帝,还真没多少关系。因为老朱还没当皇帝之前,他全家就被饿死几口,你能说凤阳那时候是个好地方?

  将黑锅完全甩给老朱,这是不太地道的一件事。当然,这与民怨

  请收藏:https://m.bg6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