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5章 未雨绸缪(一)_大明之崇祯大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王和定王从河南、湖广南下。

  文渊阁大学士吴牲则随太子走海路南下。

  也就是说,大明内阁到目前为止只有三人。

  除了范景文和吴牲,便是新入阁的李邦华。

  这要是在以往和平时期,官员入阁是需要廷议然后才由皇帝陛下决定的。

  但现在乃非常时期。

  作为皇帝朱由检也就只能乾纲独断,圣心独运。

  同时,朱由检还令武英殿大学士兵部尚书李邦华立即携同左都督刘芳亮带领近卫第三军奔赴东昌府查抄刘泽清的家产!

  除此之外。

  朱由检还下旨着给李邦华和刘芳亮二人在查抄刘泽清所得之钱粮后不必上缴。

  直接作为剿除刘良佐所部之军费!

  这部分钱粮由李邦华统一调度。

  同时,朱由检令李邦华和刘芳亮带旨意给徐州总兵官高杰所部。

  命高杰所部立即会同刘芳亮所部一起剿除刘良佐所部。

  由大学士李邦华为督师,统一指挥剿除刘良佐所部的战事。

  朱由检之所以让李邦华以内阁大学士之尊指挥刘芳亮和高杰所部剿除刘良佐。

  是有着多方面的考虑的。

  首先,刘良佐为祸凤阳寿州一带,几乎造成这一带上十室九空,百姓们困苦不堪。

  且刘良佐又非朱由检的嫡系军队。

  所以,不得不铲除。

  其次,在抵达南京后,朱由检要想在东林党居多的江南站稳脚跟,就必须有自己的心腹重臣,而且是不被南方官员所影响的重量级心腹重臣。

  随自己一同南撤又同自己一起参与招降刘芳亮、诛杀刘泽清计划的兵部尚书李邦华无疑是朱由检值得培养的心腹。

  这也是朱由检要在南渡之前提拔李邦华入阁的原因。

  若不然,等到南渡长江后,朱由检再想让李邦华入阁肯定会遭到东林党等南方系官员的反对。

  那时候,再让李邦华入阁并帮助自己打压东林党势力的难度肯定会增加。

  而让李邦华以大学生之尊统一指挥剿除刘良佐的战事,却不直接让凤阳总督马士英做督师,也是要让李邦华趁剿除刘良佐的战功再刷刷声望并积累实战指挥经验。

  朱由检不认为李邦华已经是一名合格的兵部尚书。

  毕竟李邦华还没有实践过如何调度兵马钱粮和协调各路将领指挥一场战争。

  只要李邦华成功地指挥了剿除刘良佐的战役。

  朱由检也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在到达南京后让他继续担任兵部尚书这一要职。

  而被东林党所倚重的史可法也就不好相争。

  至于凤阳总督马士英。

  虽说朱由检知道他有领军之才,但朱由检也知道他诡诈颇多,且权欲过大。

  而刘良佐是他的嫡系军队,因而朱由检不可能指望他马士英去把自己的嫡系军队给剿除。

  当然,马士英本人,朱由检打算在到达南京后还是要重用的。

  就凭马士英作为阉党背景且与东林党水火不容这点再加上本人也有一定军事才能且后来也抗清不降而死算得上是一名忠臣。

  朱由检就不得不用。

  不过,现在朱由检还不想直接表示出要重用马士英的意思。

  毕竟,自己这个皇帝还未到江南站稳脚跟,还需要南方东林党官员的拥护。

  如果现在直接调马士英来自己这个天子身边做事,只怕让东林党提前对自己产生警觉之心。

  为避免马士英这个凤阳总督给李邦华率刘芳亮和高杰两部人马剿除刘良佐的战事掣肘。

  朱由检直接下旨对马士英明升暗降,将其升为兵部左侍郎总督河南军政,并令其河南练兵屯田,抚民备战。

  如果马士英奉旨乖乖去河南那个荒芜之地的话。

  朱由检会在剿除刘良佐且抵达南京后将他调回入内阁。

  但是如果马士英还想把控军权,还留在凤阳阻止李邦华剿除刘良佐所部也就是抗旨不遵的话,朱由检不介意将他一并除掉。

  请收藏:https://m.bg6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