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百零二章 薅羊毛_逆水行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求和的事情让中枢动了心,那么“义从”们就不能对吐谷浑动手,拖上个大半年,今年就过去了。

  这对于吐谷浑而言,是宝贵的喘息时间。

  但是,宇文温不会上当,无论此次吐谷浑是真心归顺还是拖延时间,他都不打算给对方机会。

  因为他曾经给过对方机会,对方不珍惜,居然还敢给脸不要脸,那就活该去死。

  从兰州出发的铁路已经修到河湟谷地,抵达西海边,今年春末正式通车,陇右豪强们把手中的刀磨得雪亮,义从们带着武器、马匹坐上火车,“况且、况且”赶赴西海地区,就等着大干一场。

  所以,朝廷要支持“义从”们加大力度薅羊毛。

  吐谷浑的国土,东部西海湖区周边已经被朝廷牢靠控制住,而吐谷浑这个国家日薄西山,已经没必要存在了。

  宇文温当年试图将吐谷浑作为守户之犬,守在西海地区,适当武装对方,增强力量,以便随时撕咬日后必然壮大的吐蕃。

  毕竟吐谷浑是“当地人”,适应当地(高海拔地区)的气候和饮食,是最合适不过的仆从军。

  对方可以薅诸羌、诸党项的羊毛,以生口和畜牧制品换取中原的物资,甚至还能在河湟谷地有不错的定居点,贵族们完全能够以此合作方式过上好日子。

  然而,吐谷浑选择做狼而不是看门狗,那么,宇文温就自己培养猎犬,去对付西海地区乃至整个青藏高原地区的势力。

  这条猎犬,已经培养出来了,就是陇右豪强的武装商团,他们在西海地区开展畜牧业,牧区地盘越来越大。

  而西海地区,气候开始转暖。

  根据十余年的气温观察,有司得出结论,西海地区极端的苦寒天气渐渐减少,气候趋向于变暖。

  当然,相比中原,依旧是苦寒之地。

  但是,西海地区确实有大片贫瘠的土地开始长出野草,这就意味着大片的潜在牧场正在成形。

  陇右豪强们,在西海地区可劲的“跑马圈地”,划分了大量牧场,开始蓄养牛羊,然后秋天将牛羊赶到河湟,依靠逐渐完善的冷冻存储、运输体系,来个西羊东运,把活牛羊或冻肉运到陇右、关中赚大钱。

  这个时候,朝廷若要与吐谷浑和解,那吐谷浑各部是不是要回来?大片牧场是不是要交出去?

  如此做法,严重损害陇右豪强的利益,激化地方和中枢的矛盾,宇文温可没有脑残到这种地步,为了虚名,置国内利益集团的利益而不顾。

  他知道,正是历史上这个时期青藏高原地区气候变暖,所以能够承载更多的人口和牲畜,所以才为吐蕃的强势崛起创造了客观条件。

  现在,无论吐蕃那边情况如何,中原朝廷要打一个时间差,乘着薅吐谷浑羊毛薅得顺手之际,把西海地区(地理范围,不是西海周边地区)牢靠控制住。

  在西海地区大力发展畜牧业,和周围诸羌、党项部族发展边贸,以此支撑铁路运输(截止西海周边地区,当前技术无法在高原冻土地区修铁路)。

  慢慢收回铁路建设成本,然后再靠铁路支撑驻军,支撑各个前线要塞,把西海地区经营好。

  捕奴队不断给不听话的诸羌、党项放血,牧场主不断抢占牧场,压缩诸羌、党项的生存空间,对方除了归顺,就只能往更远的地方跑。

  朝廷借助陇右地区的豪强力量,不断强化对西海地区的控制,保证河西、陇右的侧翼安全。

  等到吐蕃完成内部整合时,吐蕃君臣就会发现东面已经没有他们扩张的余地。

  若要武力扩张,却打不过。

  届时,吐谷浑的羊毛已经被薅光,轮到吐蕃被周国薅羊毛。

  当然,“吐蕃”这个名词,现在未出现在中原文献里,提到那片地区,目前主要说“诸蕃”、“蕃区”。

  宇文温和学士们研究了半天西海地区形势,觉得还是让吐谷浑去死比较好,至于那吐谷浑西南数千里外的诸蕃,据说内部正在整合。

  将来,要如何与这遥远地区的诸蕃打交道呢?

  这个问题,宇文温不打算想太多,他只需要巩固西海地区即可,打好坚实的基础,将来的事情,就由子孙后代去解决。

  届时,如何薅吐蕃的羊毛,想来会有更多的花样。

  请收藏:https://m.bg6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