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82章 碟中谍(五更)_抗日之烽火系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二战中的上海:毁灭与抗争

  ——周武研究员在上海社科国际创新基地的演讲

  □日本发动的“一二八”事变和“八一三”事变,以及随后对上海的占领,摧毁了上海近百年累积起来的现代化基础,上海由此更坠入“除了人命以外什么都贵”的恐怖时代

  □租界沦陷后,日本人取代英美法成为“上海最有特权的人”。它意味着开埠以来欧美列强在上海建立的权力结构和利益格局,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由英美主导的“集团非正式帝国”秩序已被瓦解,取而代之的是日本炮制并由日本独霸的所谓“东亚新秩序”

  □上海是一座不屈的城市,即使在艰难、危险的处境下,虽然也出现过“投敌者”,以及“为了单纯的生存欲望而忍受的种种妥协”,但更多的是不屈的抗争,拒绝“协力”。城市虽沦陷,但人心并没有沦陷,道德与正气无所不在

  中国的近代历史是在战争中度过的,以战争始,以战争终。战争带来的死亡、恐惧、仓皇、离乱,以及其他种种苦难艰辛和生存焦虑,是那个年代最深刻的共同记忆。上海则稍有不同,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远离战火与动荡,于神州板荡中保持着一隅的繁荣。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上海不但未能幸免于难,而且首当其冲,惨遭侵华日军的狂轰滥炸。此后,华界和租界相继沦陷,这座亚洲头号大都市在日伪的高压统治下变成“步步荆棘的恐怖世界”。这是上海史上一段最黑暗最艰辛的可怕岁月。

  曾经的喧闹变得寂静无声

  开埠以后,欧美列强以不平等条约制度为基础,以“经济扩张”为主要手段,在上海设立租界,并以租界为“经济根据地”推行“自由贸易帝国主义”政策,进行“准殖民地式的直接统治”,不到半个世纪,上海已成长为连接世界与中国内地的枢纽型都会。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西欧列强受困于欧洲内部的局势。以此为契机,上海的民族工商业迅猛发展,航运、外贸、金融、工业、房地产,以及信息、教育、出版、电影、广播、艺术、娱乐等文化产业均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强劲活力。美国学者白鲁恂指出:“上海的显赫不仅在于国际金融和贸易,在艺术和文化领域,上海也远居其他一切亚洲城市之上。当时东京被掌握在迷头迷脑的军国主义者手中;马尼拉像个美国乡村俱乐部;巴达维亚、河内、新加坡和仰光只不过是些殖民地行政机构中心;只有加尔各答才有一点文化气息,但却远远落后于上海。”

  当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上海的这种“繁华”带有浓厚的半封建半殖民地性质,这是一种畸形的繁荣,它表面的“光鲜”,掩盖不了中国人被剥削与被奴役的残酷事实。

  然而日

  请收藏:https://m.bg6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