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九百零七章 事态发酵_三国之少年帝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朝廷与汉中的关系,越来越紧张。

  张鲁调兵遣将,任何一个小动作,都瞒不过刘辩。

  源源不断的情报从汉中传递出来,刘辩喟然长叹。

  终究还是走到这一步了!

  张鲁的行为,无疑是想要反抗朝廷,不服从朝廷的调配、安排。

  刘辩提前通知张鲁一声,就已经对得起他了。

  否则直接起兵攻打汉中,对朝廷岂不是更加有利?

  “张鲁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朕会让明白,什么叫后悔。”

  刘辩在朝堂上勃然大怒,群臣战战兢兢。

  生怕怒火降临到他们身上!

  唯有庞统站了出来,实事求是道:

  “陛下,张鲁在汉中深得人心,若是贸然进攻,他一定会裹挟民意,与朝廷抗衡。”

  这一点才是最难对付的!

  朝廷不可能对平民出手,他们是大汉的基石。

  更何况,刘辩是讨伐大军的统帅,不管人是不是他杀的,都会算在他的头上。

  哪怕没有人敢明面提出来,暗地里还是会有各种声音。

  刘辩掌控大汉以后,并没有大肆弘扬儒家思想,只是作为统治的手段在利用。

  然而,大汉并不缺少腐儒,若是他们一头撞死在皇宫前,刘辩的名声也就臭了。

  刘辩自己可以不在乎,可是作为臣子,庞统必须做到未雨绸缪。

  这也是臣子们存在的意义!

  哪怕不能决策,好歹能够查漏补缺吧?

  否则这臣子当得也太失望了。

  “若是张鲁让平民上战场,朕不会心慈手软。”

  刘辩回答得斩钉截铁,丝毫没有犹豫。

  既然拿起武器,上了战场。

  那就不是平民个了!

  对于有威胁的敌人,刘辩不会让禁卫军饶他们一命。

  禁卫军的惜命,在刘辩看来,更加地珍贵。

  可惜刘辩的话,还是触怒了一些大臣。

  他们正尽力地隐忍。

  “陛下,百姓是大汉的根本。”王允莫名其妙提了一句。

  刘辩没有否认,甚至非常认同。

  “拿起武器反抗朝廷,就不是百姓了,而是逆贼!”

  王允瞬间不知道如何反驳!

  对刘辩亮出刀剑,还是良民吗?

  哪个朝代的良民,会想着干掉朝廷?干掉一名雄才大略的皇帝?

  都吃饱了撑的吧!

  刘辩对于拿起武器反抗的人,零容忍。

  当然,他们也有投降的机会。

  投降者,可以免死,但在交战的时候上,一步都不能退让!

  “陛下,汉中兵多将广,屯粮足够吃一年以上,又有天险在,难以进攻,不如继续招降张鲁,更能显朝廷仁义。”韦端建议道。

  在他看来,张鲁不是不想投降,而是朝廷诚意不够,只要拿出诚意来,多派使者跑几次。

  那么这件事肯定能成!

  张鲁的性格,并不适合领军作战,甚至统兵都有缺陷。

  他之所以反抗朝廷,是因为不想让自己的神国破灭!

  只要朝廷允许五斗米教发展,或者成为国教。

  请收藏:https://m.bg6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