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百四十五章 试刀_三国之少年帝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陛下,前面就是铸箭作坊了。”

  马钧恭敬中,露出自豪之色。

  元戎弩被发明以来,弩矢的消耗量,一直都是居高不下。

  战场上弩矢铺天盖地,非常威风。

  杀伤力十足。

  可是谁能想到消耗问题?

  一场惊天大战下来,元戎弩加上手弩,能够射出五十万支箭!

  这绝对不是夸张。

  在以前,有专门的弩兵。

  问题是现在元戎弩和手弩经过改良后,任何人都能使用,几乎所有禁卫都配备了。

  几十万大军,一人射出一箭,那是非常恐怖的消耗。

  而这些消耗,都是尚坊慢慢打磨出来的。

  一个人一天要打造多少弩矢,才能经得起这样的消耗?

  难以想象!

  就算弩矢能够回收利用,但多数情况,都没有那个条件。

  战场中,人命远比装备更重要!

  一旦弩矢耗尽,大汉军队的战斗力,绝对会下降一个层次。

  禁卫之所以屡次以少胜多,损兵还少,弩矢功不可没。

  而现在的弩矢,大都是铁箭头。

  人工很难雕琢。

  所以一般都是用简单的铸造。

  就是泥范上刻两排箭簇形状的胚胎。

  中间再以凹槽连接,

  匠人将通红的铁水倒进去,随后盖上另一块泥范。

  随后就是等待冷却。

  简单的箭簇就形成了。

  为了增加锋利度,还要进行打磨。

  不同的工序,由不同的匠人负责。

  学徒则是打下手。

  刘辩取过一支箭簇观看,肉眼几乎看不到误差。

  经过一次次工艺改良,箭簇精密度之高,令人惊叹。

  这种三棱箭簇,非常阴险,上面还有放血的暗槽。

  一旦被射中,箭簇连着血肉,非常难拔出。

  而且伤口难以愈合,杀伤极大!

  这就是简易的流水线生产了。

  效率有了一定的提高。

  但相对于工业化来说,差距仍然太大。

  马钧逐一介绍步骤。

  对于这些,他早就熟记于心,甚至更复杂的木制机械,纺车,他都能改进制作出来。

  出了箭坊后,众人意犹未尽。

  于是马钧继续带路,进入刀坊。

  到处都是捶打声。

  火焰非常炽热。

  这里是铁匠,都是身体素质比较高的,否则光是一个鼓风的工作,就能要了普通人半条命。

  和长枪不同。

  战刀一身是精钢,对铁匠的要求非常高。

  它的作战力更强。

  大砍大杀,所向披靡。

  刘辩获得系统奖励的镔铁,大都用在战刀的制作上。

  战场上,士卒以枪、矛这些武器为主,并非是战刀。

  是因为太穷,用不起刀。

  好的战刀,只会配备给将军。

  一个小兵,哪里有资格使用这种昂贵的武器?

  经过锻打、淬火等工艺后,钢铁才能成为一把好刀。

  在后世,到了隋唐时期,镔铁技术才由波斯等地传入中国。

  大唐也因此锻造出陌刀。

  陌刀队令异族闻风丧胆。

  如今作坊里,一共锻

  请收藏:https://m.bg6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