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四十三章 视察_三国之少年帝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下吊篮,许褚按照步骤,将文书放在吊篮中。

  查验通过后,这才打开城门。

  “陛下严令,工业重地,一律不准驰骋。”

  尚坊中也生活着普通百姓。

  所以策马并不合适。

  “朕定下的规矩,自当以身作则!”

  前方受阻,刘辩并未发怒,反而主动翻身下马。

  就连皇城,都没有如此严厉的规矩。

  众人也纷纷下马,各自牵着战马前行。

  刘辩称赞着值守的军士,认为他们很是尽忠职守。

  守军纷纷半跪行礼。

  “参见陛下!”

  “宝剑随身,甲胄不离,将士们辛苦了!”刘辩拍拍为首校尉的肩膀,嘉奖了一番。

  随后在众人的簇拥下,在工业城的街道上行走。

  这座城和洛阳完全不同。

  其中一点就是,街道比洛阳还要宽敞。

  因为要时刻运输,有时候会有八辆运输马车并驾齐驱。

  道路的两旁,也栽种了树木。

  行道树的存在,独树一帜。

  除了行道树,还有各种石碑。

  石碑上全是一些勉励的话语。

  比如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之类的。

  还有一些墨家思想,刘辩也允许刻在石碑上,

  老一辈工匠都不识字,未必看得懂。

  新一代工匠就不同了,都是读书认字的。

  一般读书识字的匠人,马钧都会上报,提高待遇。

  俸禄比外面的官吏还要高。

  刘辩一入城,孟襄和田芳就迎了上来。

  二人都是工匠的头头,接待的工作当然少不了他们。

  尚坊里面的工匠,都是父子相传,生生不息。

  直到近来,这种状况才有所改善。

  直接让他们教学,简直是要了他们老命。

  所以学徒就流行起来。

  每个师傅,都会带上几个弟子,强制性的。

  如果师傅不肯教核心技术,孟襄和田芳会做他们的思想工作。

  实在不行,就强制父传子。

  反正工艺不能断绝。

  等到合适的时机,这些独特的技术,会记录在书籍中。

  不可能任由其失传。

  刘辩等官员的到来,并没有引起太大轰动。

  工匠们都在忙着脚不沾地,聚精会神中,谁也没有闲心。

  朝廷重臣又怎么样?

  在他们看来,只有做好本职工作,才能过上好日子。

  匠人就是如此纯朴。

  放眼望去,作坊里全是忙碌的工匠。

  就算春寒仍在,许多人也赤着上身,挥汗如雨,他们在融化矿石,引出铁水。

  大力士则是锻打铁胚。

  整个尚坊,明确分工,又紧密合作。

  深化了刘辩“流水线”的生产思想。

  一个匠人,只负责一段工艺。

  效率提高了不少。

  人才也容易培养了。

  “流水线”的末端,是一件件锋利无比的兵刃。

  比如战刀,比如枪尖。

  一直以来,长枪都是比较省铁矿的一种武器。

  只要打造枪尖就行了,枪杆一般都是木制。

  可是战争的发展,铁枪越来越普及。

  最醒目的就是“五米长枪”,由两名士卒操作。

  试想一下,两军对阵,冲着杀过去。

  一方拿着五米的长枪,一方拿着一米的战刀。

  人还没靠近,就成了烧烤串了。

  这就是超长枪的震慑力!

  其中还有很多种兵器。

  比如说适合重步兵的斩马刀,适合骑兵的弯刀。

  面对如此将杀戮展现得淋漓尽致的兵器,不禁令人热血沸腾。

  心生感慨!

  大汉强军,也强在器械。(m.看书小说)更新最快,小哥哥小姐姐记得收藏哦!

  请收藏:https://m.bg6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