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二十三章 酒钱_三国之少年帝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知的事情。

  伴君如伴虎嘛。

  “朕问你,朝廷百官的俸禄是一年一发吗?”

  这么简单的问题,周忠还是能够回答上来的。

  “是!”

  “一年一发,若是大臣家中急用钱怎么办?”刘辩又问。

  “这个……”

  周忠犹豫了一下,顺便组织一下语言。

  “陛下所担心的,只是一小部分。”

  “为何?”

  “诸位大臣,家产颇丰。”

  简单的八个字,犹如醍醐灌顶啊!

  一般情况下,能够读书识字的,都是有钱人。

  而能成为朝廷官员的。

  哪一个是省油的灯?

  世家大族占据了绝大多数。

  所以古代皇帝,在亲信犯错以后,最喜欢用“罚俸”来惩罚。

  不痛不痒。

  谁会靠这些工资吃饭啊?

  比如周忠,比如荀攸,哪一个不是世家出身?

  俸禄一年一发,甚至不发,对他们来说,影响都不大。

  来钱的买卖多得去了。

  贸易啊,田产啊。

  随着科举的进行,寒门子弟会变多。

  到时候一些问题就会浮出水面。

  刘辩不禁有些头疼。

  改革势在必行。

  不过仍需要从长计议。

  当初王莽新朝,也对俸禄进行了改革。

  只不过结局不太好。

  王莽是“高薪养廉”。

  百官的俸禄得到了提升。

  不过财政收入没有增加啊。

  王莽立刻另辟蹊径,铸造新币。

  “大泉五十”就是这么诞生的。

  就是将一枚五铢钱,重新熔铸,面值提升了五十倍。

  还有各种经济改革。

  百姓当然不买单。

  得到好处的官员也不买单,贪官越养越多。

  王莽又建立了“举报制度”。

  鼓励属下举报长官,奴仆举报主人。

  前期的确干掉了很多贪官。

  可是导致世家大族人人自危。

  就连和灰色产业沾边的,家族都被连根拔起,财产没收充公。

  王莽也就完蛋了。

  刘辩当然不会走王莽的老路。

  这种事情,要慢慢来。

  步子不能迈得太大,会扯着蛋。

  目前最合适下刀子的,就是这俸禄了。

  “朝廷百官俸禄的发放,归谁管?”刘辩又问了一句。

  “太仓令管粮!”周忠道。

  太仓令是大司农的属官。

  刘辩是知道的,只不过这和发俸禄有什么关系?

  转念一想,刘辩突然明白了。

  “俸禄只发粮食?”

  “不错。”周忠点点头,有点莫名其妙,他连忙补充,“一直以来,都是如此。”

  刘辩无语了。

  粮食虽然是硬通货,可也有不方便的地方。

  一帮大臣想要用钱了。

  还需要找粮商卖粮?

  这不是给受贿提供方便吗?

  刘辩用科举,抢了世家的“仕途”之路。

  现在若是对他们的财路动手。

  恐怕会激起反叛。

  周忠、荀攸等人都很忠心。

  可是其他人呢?

  刘辩不敢保证。

  世家大族,不可能没有私心。

  必须一步步来。

  没想到郭嘉这顿酒钱,竟然引出这么多问题。

  趁着此次大胜的威势,正好动一动刀子。

  一些弊端,早该解决了。

  刘辩又询问了周忠一些问题。

  一些大汉百姓、官员习以为常的事情。

  到了刘辩这里,却成为了“顽疾”一般。

  一年发一次俸禄,属下都没有造反。

  还有粮商的利益链……

  都是刘辩需要头疼的问题。

  随着粮食产量的提高,粮食的价值降低。

  无形之中,也是降低了官员的俸禄。

  这些都需要改革。(m.看书小说)更新最快,小哥哥小姐姐记得收藏哦!

  请收藏:https://m.bg6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