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24章 武毅伯_大明风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与昔日的凋敝相比,卫中有了极大的改观,绿油油的庄稼发了芽,长了出来,而一排排青砖瓦房也建了起来。

  而天津中卫,右卫那些活不下去的军户看在眼中,也偷偷带着人跑了过来,开始了大量的逃跑。

  都想要抱上左卫背后那条大粗腿。

  这种事。

  沈烈自然睁一只眼,闭只一眼不会去过问,久而久之,那中卫,右卫的指挥使也成了这左卫的常客。

  这种事也没人会理。

  也顾不上。

  这个年月的大明各地卫所,那就是一笔糊涂烂账,屯田都被将领侵占了,军户大量逃亡是常态,甚至还有沦为将领奴仆的。

  似天津左卫这般景象的,还算是好的,可也……

  曾经被逼的去抢劫漕粮。

  天下卫所。

  便是一个大人们提都不想提,更不想背的大包袱。

  卫中。

  装饰一新的官厅中,一番热闹过后。

  老将白广恩满面红光,向着中卫,右卫的几位同袍传达着总宪大人的意思,大人要……

  整肃巡捕,大肆扩编厂卫。

  而中卫,右卫的将官们也是喜气洋洋,赶忙赔上了笑脸,生怕错过了这泼天的富贵。

  沈烈自然顺水推舟,接纳了大量屯田兵青壮的同时,便开始坐到了官厅里,把门一关,开始盘点自己手中的权柄。

  锦衣卫指挥使,提督东厂,再加上提督五城兵马司。

  “限期半年破案……”

  半年的时间说长,说短不短。

  沈烈打算好生将手中的力量整合一番,他手中的主力自然是锦衣卫,锦衣卫成立之初不过五千人。

  相当于一个旅。

  不过后来人数激增,越来越臃肿了,单单是锦衣卫中的大汉将军便自成一营,负责皇家依仗,警卫之责。

  初期约有一千人。

  到了万历十一年,大汉将军的人数也膨胀到了五千人!

  吃干饭,不干活的居多。

  而这锦衣卫中所辖卫所总计四十八处,也是乱七八糟的什么都有,沈烈打算裁撤一番,补充新血。

  这事儿。

  他在东厂的时候已经干过了。

  至于五城兵马司……

  沈烈看的直咧嘴。

  万岁爷塞给他的这个衙门,可真是一言难尽呀,这便相当于京师地区的治安机构。

  集治安,消防,城市管理等等功能于一身。

  然而奇葩的是,这却只是个正六品衙门。

  这不是扯嘛?

  这五城兵马司管着这么多破事儿,偏偏级别又这么低,因为官小职微,事多钱少,在高官满地走的京师。

  基本上在京城里,这妥妥就是一个背锅的货。

  传说中的临时工,受气包。

  咧了咧嘴。

  沈烈无言以对,不过还好,这五城兵马司中却着实有一些精兵,司吏,典吏之下就是小卒。

  这些小卒。

  全由军中调拨的精锐弓箭手充任。

  能在古代当弓箭手一般是膀大腰圆的壮汉,能开大弓,也能拿刀剑肉搏,战斗力极为惊人。

  可问题来了。

  这五城兵马司名义上是一个独立机构,它的直属上司本来应该是天子,是正经的治安部队。

  可内阁……

  偏偏又给这个衙门派了一个巡城御史。

  而巡城御史本来是一个临时差遣,没自己的治所,所有的职责只是监察五城兵马司。

  但随着监管时间延长,慢慢地有了对兵马司的监督权,对兵马司官员实施举劾的权力。

  最后更是加了对于京师的大小事务具有审问权。因而巡城御史直接一跃成为兵马司不是上级的上级。

  摇了摇头。

  沈烈对这大明文官的胡作非为,又多了几分认知。

  这叫什么事儿呀?

  胡搞!

  再后来就更离谱了,内阁干脆规定,五城兵马司的正指挥必须从科举中选授,科举出身的就是文臣。

  也就是必须通过吏部任命。

  所以这五城兵马司到底该听谁的呐?

  揉着酸痛的额头,沈烈好似明白了什么,说起来这大明一切混乱的源头,都要从文官,内阁疯狂的插手兵权开始说起。

  请收藏:https://m.bg6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