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62章 千古之谜_大明风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太对劲儿。

  可是哪里不对劲儿。

  他又说不上来。

  于是很快沈烈便陷入了沉思,也不知过了多久,随手将公文一推,便拉开了抽屉,取出了一个匣子。

  打开匣子。

  便又取出了里面放着的几册《永乐大典》。

  不是原版。

  是从宫中借阅的手抄本。

  说起来。

  这玩意儿还是嘉靖年间,还在翰林院当差的张居正和一群同僚,奉嘉靖皇帝之命亲笔抄写的。

  这可是大明的宝贝呀!

  好说歹说。

  沈烈才说服了万岁爷,让他借出来查阅几天,用长满老茧的手指,轻抚着那古朴典雅的文字。

  沈烈再次陷入了迷思。

  他为何要借阅永乐大典呐,因为与所有的穿越众一般,长久以来,沈烈心中有一个始终无法释怀,也无法理解的疑惑。

  为什么。

  工业革命没有爆发在技术十分发达的大明?

  又为什么。

  以珍妮纺纱机的诞生为标志,工业革命爆发在鸟不拉屎的英伦三岛,不论怎么想……

  这都是毫无道理的事!

  这件违背常理的事情,也是历史上的难解之谜,而一脸茫然的沈烈却下定了决心,一定要将这个问题搞清楚。

  或许。

  答案便在这《永乐大典》之中。

  翻开了那泛黄的书页,沈烈再一次陷入了思索。

  他常听人说起,关于西洋人的伪史,传说欧洲人宣扬的文艺复兴,其实本没有这回事。

  爆发于欧洲的工业革命,凭空变出来的各种技术,便是那些西洋传教士从《永乐大典》里偷学的。

  而沈烈可以确定的是,这个年月里,确实有几百个西洋传教士在大明各地传教,有些还在当地建立了教堂。

  可是。

  这说不通呀!

  既然欧洲人靠着偷学大明的技术,完成了工业革命。

  那么问题来了。

  这结论根本站不住脚。

  还是那句话。

  说一千,道一万。

  工业革命为何没有爆发在大明?

  一页页。

  翻看着这《永乐大典》的手抄本。

  沈烈不由得沉迷其中,为这旷世巨作中记载的种种技术而沉迷,或许只有身处于这个时代。

  才能明白这个年月的大明,手工业技术的是如此的发达。

  以至于……

  很多奇思妙想与精湛的技艺传承。

  让沈烈也叹为观止。

  可越是如此,沈烈便越发迷茫了,口中便再次喃喃自语了起来:“工业革命为何没有爆发在大明呐?”

  不应该呀。

  怎么想也想不通。

  沈烈便放下了书卷,起身走到了窗边,推开了窗户,看着天地间白茫茫一片,那鹅毛大雪纷纷扬扬的落下。

  被冷风一吹。

  沈烈打了个寒噤,隐隐约约的好似抓到了什么灵感,便伸出手,接住了一片雪花。

  看着那雪花在手中融化。

  而脑海中。

  似乎一道灵光划过。

  沈烈忽然想通了什么,他忽然想到,传说中,发明了珍妮纺纱机的哈格里夫斯,他是一个……

  普普通通的织布工人。

  而沈烈忽然又想到了,发明了蒸汽机的瓦特,出身于一个造船工匠家庭,而瓦特本人则是一个仪表修理厂的学徒。

  发明了炸药的诺贝尔。

  他却……

  只是美国艾利逊工厂里的一个实习生。

  而这些人无一例外,文化程度都不高,大多没有接受过正统的教会教育,而纯粹是……

  “熟练工匠!”

  如果说一两个还是巧合,可这些推动了西方工业革命的标志性人物,个个都是熟练工匠。

  那么。

  答案便呼之欲出。

  请收藏:https://m.bg6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