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四十五章 朕要举行祭祀_兰芳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除永琰之外所有皇子都留在了京师,本就是一种明示。

  除此之外,弘历还当众把自己身边的一份密旨和正大光明牌匾之后的密旨交给了永琰,叮嘱他如非万不得已,否则不要打开来观看。

  这个意思,几乎就是在宣布自己死了之后永琰就是下一任皇帝。

  永琰当时目瞪口呆,被吓得不轻,在身边人再三催促之下才跪地谢恩,但之后就泪如雨下抱住弘历的腿不想离开。

  最后,弘历强行让人把永琰带走了。

  永琰的兄弟们用羡慕嫉妒恨的眼神看着远去的永琰,又用十分复杂的眼神看着他们的皇帝爸爸弘历,弘历对于儿子们的目光毫不在意,也没有做什么解释。

  做了皇帝的儿子,本就是要付出一些代价的,在这个吃人的世界里锦衣玉食,总归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

  所以轮到眼下,庆桂被董诰劝说,明白了弘历的意思,于是产生了动摇。

  弘历想要以身作则死在这里,试图以此号召大家的死战之心,置之死地而后生,想要以大家的求生欲作为最后翻盘的依仗。

  但是他或许是唯我独尊太久了,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不是每個人都能够心甘情愿赴死的。

  他活了七十多岁快八十岁了,他已经把皇帝这个位置坐到头了,他的人生别无遗憾了,但并不是所有人的人生都没有遗憾的,不少人还是觉得自己有遗憾的。

  跪在地上做奴才的人们已经没了尊严,难道连生命和钱财都不能有吗?

  所以虽然最开始大家被弘历的勇气所震撼,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以及清军不断战败的消息传来,越来越多的人回过味儿来,觉得这个事情不对劲。

  天下是你弘历的天下,是你爱新觉罗家的天下,你自己家人为了自己家的天下赴死是理所当然的,但是我们又算什么?

  我们只是奴才,我们只是你的奴隶,干什么想不通要和你这个主人一起赴死?

  被弘历推向极致的高度君主专制的弊端终于在这一刻爆发了。

  除了那些真正受到极大恩惠、与弘历深度绑定的既得利益、亲贵之人,官僚集团的大部分人都不太具备与弘历一起殉难的思想准备。

  哪怕是和珅,都只是想着要保全弘历的性命,但是也没想着要和弘历一起去死。

  尽管他足够忠诚,但是他也足够忠诚于自己的欲望。

  他打一开始就想要让弘历离开京师,后面与军机处的同僚们商议之后,他觉得大家或许可以再做一些其他的打算。

  比如尝试与兰芳和谈,谈一谈各种可能性,比如划江而治、和平共处之类的。

  兰芳小国,鲸吞大清并不容易,想必他们也需要时间整理内政,需要时间消化战果,如果大清不给他们这个时间,他们应该也很是烦恼。

  所以,为什么不谈判呢?

  和珅秉承着如此想法,

  请收藏:https://m.bg6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