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三十八章 朕是真的该死啊_兰芳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流来,确保土地得到耕种的同时,还能完成道路、水利工程的修缮,对带清治理下破破烂烂、年久失修的基础设施进行更新。

  论及充分调动人力资源,以最快的速度高效完成对土地的耕种和对基础设施的更新,兰芳政权显然具备足够的经验。

  没办法,谁让早期他们最缺的就是人口呢?

  一个人当两个用,那也是没办法的办法。

  而且还真别说,修缮道路、水利工程与春耕都是一样重要的事情。

  带清对地方的治理很成问题,尤其是两广、福建这些地方的官府离线制,以至于不少道路和水利设施损毁了都没人管顾。

  道路破败,人员流动和物资运输都很成问题,损耗很大。

  水利失修,则下雨的时候容易出现涝灾,不下雨的时候容易出现旱灾,农业生产的容错率大大降低。

  这极大的影响了农业生产和商业发展。

  在此基础之上,兰芳通过集体农庄集合人力物力进行农业生产和基础设施的修缮,有助于在早期尽快的统合人力、凝聚人心。

  除此之外,依靠集体农庄的高组织度,把分散的农民统合在一个框架之内,也十分有利于对农民进行文化教育。

  赵学宁在长沙的时候和教育总长陈罗孚还有一群教育部的官员商讨出了一个整体的教育框架。

  大家准备投入重大资金,用十年时间基本解决国内文盲的问题,并且进一步提升农民的文化水平。

  工业生产需要知识,提高农业生产力同样需要知识,中华大地若要进入工业社会,那么提升识字率和受教育率就是躲不开的一件事情。

  封建王朝当然不会去搞普及教育,不会给兰芳培养出多少有足够素质的工业人口,那么这个事情就只能由兰芳来解决。

  依靠前些年在南洋本土积累下来的经验,在集体农庄内集合大家一起搞扫盲教育是很好的办法。

  为此,兰芳政权准备把在南洋搞的那一套教育体系完整的复刻到大陆,将集体农庄内的蒙学以及县小学首先在七省之地普及开来,对农民、农民子弟展开教育,扫除文盲,初步开启民智。

  一系列的治理计划缓缓成型,但是推动起来还是难度很大。

  光是整合人力、恢复基层治理就不是那么好搞的。

  带清的官府离线制和地方宗族的根深蒂固在短时间内还真是不好处理。

  不过这也无妨,任何阻碍工业社会发展的力量在工业革命的庞大生产力面前都是脆弱且无力的。

  且赵学宁也不担心之后进入工业社会时期会有什么土地和人口之间的矛盾了。

  整个东南亚都在他的统治之下,地广人稀的地方不知道有多少,到时候怎么安排人口南下填补那些地广人稀的地方才是问题。

  那么多肥沃的土地等着人去开发呢!

  一切的问题,都可以用足够庞大的国土与资源来处理,在没有更好的办法诞生之前,足够的国土面积是解决一切问题的良方。

  兰芳需要大量的国土,中华需要大量的国土。

  兰芳政权在七省之地开始扎根生长。

  在第一次春耕行动展开的同时,兰芳共和国已经开始疾驰猛进了。

  而与此同时,带清才刚刚得知盛京被打着日月红旗的“朝鲜军队”爆破的消息。

  三月二十九日,刚刚得知甘肃、陕西的白莲教之乱成功镇压、清军正追入湖北四川继续追击的好消息的时候,一个坏消息不期而至。

  两个多月前,朝鲜军队北犯盛京,杀盛京将军都尔嘉,击破盛京留守军队,攻占辽阳、盛京,又接连攻占广宁、锦州、宁远,击破了盛京清军,盛京将军辖区已经基本沦陷,残存军队、旗人已经逃入山海关。

  请收藏:https://m.bg6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