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7章 公欲渡河_大家请我当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封赏,各自喜笑颜开。

  至于赵鱼头,则赏银二十两。众人一听,皆是不服。

  张顺便笑道:“我且与诸位说其功劳,再有异议不迟。”

  “其一,献策之功。献计募饥民,取孟津,过黄河三策。正是解我等当前之急也。其二,举贤才,其孙赵鲤子和壮士张三百皆为其人举荐也。其三,我等本来要计议的今后之事,此人早已成竹在胸。”

  “敢问何策?”诸人问道。

  “孟津无险可守,又靠近洛阳,非久留之地。赵鱼头早已建议我渡黄河而去,以山西崇山峻岭之间,为发展基业之地。此三策皆是其功,因其攻打粮仓不利,此是其过。三功一过,合计论之,赏银二十两,有何不可?”

  众人听了,思索片刻,也不得不承认张顺赏罚分明。此前,马道长和陈金斗也曾私自商议,也认为孟津不能守,诸人所能往者唯有三处:一曰嵩山,二曰伏牛山,三曰太行山。

  嵩山者有少林寺之忧,少林乃是武僧之宗,少林武僧天下闻名,常为明朝募为精兵,曾战倭寇,从征发。众人若是去此,多是自投罗网矣。

  伏牛山者,有毛葫芦之患。从元末起,“毛葫芦”闻名天下久矣,声望犹在少林武僧之上。其为兵也,裹足缠头,长枪大矢,杀人为业。只因其以兽皮为矢房如瓠,故号“毛葫芦”军。据于此处,利害各半。既有募兵之利,又有被围剿之患。而其山又不够高,其谷亦不够深,守与此处,自古未闻有成功者也。

  唯有太行之地,山高林茂,官军不可及也。自古以来起兵者,多以此为根基。嘉靖年间便有人在潞安府起义,历时三年,朝廷方才平定,足见其地之险要。

  马陈二人本以为凭此策足以压服赵鱼头,没想到这厮上次献策之时,居然已经早已提出。不过,幸好此策有些许瑕疵,不知其人如何应对。

  这时众人果然纷纷问道:“可是这洪水滚滚不退,又无舟楫,如何过河?”

  众人正在疑惑之间,却突然听到河上有歌声传来,众人扭头一看,却见水面星星点点,竟是船只灯火。

  众人不由大惊,正值洪水之时,水情与平时不同,此时很少有船夫敢下水渡河,更何况是夜晚呢?再则,前些日子洪水突发,又不少舟子人船皆覆,安有全者?便不由纷纷问道:“此何人也?何其胆大也,安得渡河?”

  “主公乃真龙也,自古未闻龙为水所困也。此来相助者河神也,听闻主公有难,特来相助。”赵鱼头自信的回答道,“不知诸位是否听说过‘河神’黄守才?我早已派人唤之,今已至矣。”

  “竟然是他,难怪如此!”张顺及马道长、陈金斗、刘应贵、张武浩不是本地人,不知此人,而那赵鲤子和张三百却是恍然大悟。

  原来这黄守才,字英杰,又字

  请收藏:https://m.bg6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