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370章 赏罚_大家请我当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哎,不敢,不敢,舜王亦知我胡伯灏之名耶!”那胡参将闻言不由欣喜道。

  “我本卫所把总,曾受王老将军提携,亦受张将军、姜将军等人恩惠……”

  刚开始听这“胡伯灏”这将军、那将军的乱说了一通,张顺还有点懵。

  直到听了半晌,这才明白原来这“王老将军”竟然不是自己的便宜岳丈王世国,而是王保一系王氏将门的王学书将军,而姜将军却是姜氏名将姜显祚。

  这三个榆林将门出身的将领都曾担任过宣府总兵,曾对宣府镇新一代参将、守备多有提拔之恩。

  除此之外,还有张臣、张承胤、王世国等一干榆林将领在此担任参将、守备之职,受其恩惠者,更是不计其数。

  至此,张顺这才明白当初宋献策说降榆林城,为自己联姻榆林“七门六姓”,究竟是何等功勋。

  想到此处,张顺不由微微一笑,心道:王奇瑛啊王奇瑛,老公可算是没白疼你,这一回你倒是给老公立大功!

  若非有这柴沟堡参将胡伯灏“改旗易帜”,恐怕不但宋献策、李国樑一干人等难以成行,宣府巡抚张维世也不会最终下定决心投靠义军。

  更不会有李自成、张胖子、李过一干人等长驱直入,入驻宣府之事。

  这真是“一饮一啄,莫非前定”!

  遂后,两人客套了半晌,张顺眼见火候差不多了,这才笑道:“胡将官,当初本王许诺凡宣大两镇归顺我者,皆有封赏。”

  “汝本为柴沟堡参将,又及时归顺,襄助我军,当敕封归义伯!”

  本来张顺没必要这么急,但是他现在急需在宣府镇树立一个榜样出来。

  效法当年李斯城门立木之故智,他要让宣府上下都知道,舜王言出必行、一诺千金。

  只有这样才能快速稳定人心,全取宣府镇。

  那柴沟堡参将胡伯灏闻言果然,不由连忙向张顺跪拜道:“得舜王如此厚爱,末将粉身碎骨不能报殿下于万一!”

  张顺连忙将他扶了起来,笑道:“胡将官不必多礼,这是你应得的。”

  “只是如今本王尚未登极大宝,印信圣旨等物件尚未配备,须等些许日子!”

  “不妨事,不妨事!”那胡伯灏对此毫不在意。

  开玩笑,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刘基刘伯温才不过是个诚意伯。

  如今自己虽然比不上他的本事,也混了一个归义伯,何等风光、何等光彩!

  且不说他如何兴高采烈、感激不尽,张顺又命令士卒敲锣打鼓,闹得附近三乡五里人尽皆知,不知有多么风光。

  等到第二天一早,张顺便离开了柴沟堡,又一路向东行去。

  当行到半道,正好撞到了李自成派来的信使,汇报义军平定上西路叛乱之时。

  为了以绝后患,他竟然一口气斩了万全右卫参将、卫指挥使、坐营千总以及洗马林、新河口、新开口、张家口四堡守备,独留一个主动投降的膳房守备。

  至于参与叛乱的范永斗、王登库、靳良玉、王大宇、梁嘉宾、田生兰、翟堂、黄云发八家尽数被抄。

  先后缴获粮食、茶叶、丝绸、马骡牲畜、车辆、金银不计其数,铺子三十余处,宅院一十三处,钱庄两处,擒获男女老幼七百三十二口,敬请舜王发落。

  张顺一听,顿时哭笑不得,扭头向跟在身边的王清之问道:“这八家莫不是全是你先前所言旅蒙商?”

  “正是!”那王清之闻言不由一喜,连忙应道。

  “这些家都出自介休、平遥、祁县一带,专做东虏生意。”

  “殿下抄灭其家,正是如斩东虏一臂,真是可喜可贺!”

  “哦?”张顺不置可否的应点了点头,望着荒凉的野外道,“走,咱们加快速度,赶快赶往宣府!”

  请收藏:https://m.bg6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