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08.赵匡胤,宰相当用读书人。(4700字求订阅)_颠覆了这是皇帝聊天群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好的文章抄过来,然后自己修改几个字,就变成了自己的东西。

  我要这些修修改改的翰林学士干什么?

  他们是能治国呢,还是能安抚一方呢?

  啥用都没有啊!

  不过就是编编书,写个字而已。

  不光是【窦仪】没有当成丞相,另一个【陶古】也没有当丞相。

  因为赵匡胤就不需要这样的人,也看不上这样的人。”

  ………………

  李世民张大了嘴巴,感觉这太难以置信了,不是赵匡胤口口声声说让人家当丞相吗?

  结果怎么会成这样了?

  千古李二(明主罪君):

  “真的假的?”

  “赵匡胤没用【窦仪】治国,也没用【陶古】。”

  “而且他还说这些读书人没用?”

  “怎么感觉像是听天书呢?”

  “这可能吗?”

  ………

  别说李世民质疑了,崇祯,岳飞等人都觉得这很玄幻。

  陈通早就料到他们是这种反应,因为他刚开始看到这些资料的时候,也被颠覆了三观。

  因为人们对赵匡胤的印象,那就是重文轻武,觉得他肯定会大力提拔读书人。

  可事实却恰恰相反。

  陈通:

  “赵匡胤干的这件事情,在北宋初年的影响非常大,他一方面说要重用读书人。

  其实就是为了拉拢中小地主。

  这只不过是提提口号而已。

  但他根本就没有把这个政策落到实处。

  甚至当时翰林学士【陶古】,直接就写诗讽刺宋太宗。

  【官职须由生处有,文章不管用时无。堪笑翰林陶学士,一生依样画葫芦。】

  说的是什么意思?

  就是说,你宋太祖不是说我这个堂堂的翰林学士,只会改几个字吗?

  那我的工作就是年年照瓢画葫芦。

  你要清楚一件事情,这个【陶古】可不是没有任何作为。

  在后周王朝,也就是在柴荣,他就已经是赵匡胤的人。

  而且这个【陶古】对赵匡胤来说,可是有非常大的功劳。

  那是在陈桥兵变以后,赵匡胤要急着举行禅位登基大典,

  可按照当时的礼仪来说,你必须要有禅位的诏书,这样才能名正言顺。

  当时跟随着赵匡胤的文臣武将都没有准备好。

  可就在这个时候,就是这个【陶古】,从袖子里就拿出了早就准备好的禅位诏书。

  这才让赵匡胤能够以最快的速度登基为帝。

  可就是这么一个人,博古通今,他都无法被提拔为丞相。

  你就可见,赵匡胤用人那是有原则的!

  不是看重你读书好就能让你做官,赵匡胤要的是务实能力。

  现在你说,赵匡胤还是重文轻武吗?

  赵匡胤看中的不是读书人的出身,他看重的是,官吏们真正的当官才能。

  当时把它叫做:吏道!

  宋太祖要的是能够务实,能够理政,能够断案的人。

  你要知道,自隋唐以来,丞相基本上都是从翰林学士晋升上去的,而赵匡胤偏偏不要翰林学士当丞相。

  这能叫重文轻武吗?”

  求订阅,求支持,求月票!

  今天的最后一章。

  请收藏:https://m.bg6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