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853章 身份证与商业(求订阅!)_南明:我可以建造奇观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乎,前明的路引制度很快便出台了。

  那就是替代路引、信票、凭条等比较繁琐的手续和证明,简化普通人的出行的手续,更有利于人口的流动。

  比如,你不给钱,就不给你办路引,或者故意卡你几天,你拿他们也没办法。

  你此时万不可冷艳高贵置之不理或公然抗法,那时可没有什么文明执法,你最好扑通一下给爷爷们跪下,奉上路引,坚定不移口齿清楚的告诉这几条威武的汉子,你就是路引上的张三李四王二麻子。

  奥,恭喜你,这几条威武的汉子会面露凶相哐当一声将你落锁带你回去吃牢饭,那个时候可没有网络让你喊冤的

  不过,总的看来,做到以上几点,你还是看来也是相对安全的(遇到土匪这事就不能怪路引了)。

  毕竟,不是说明朝初期就不准百姓经商走动了,生老病死就全困在本地,那是不科学的,就连太祖也承认商为“四民”之一,只不过明初对人民流动之类的限制严苛较真的多,所以明初人民一般都不太“浪”。

  对路引上的信息那是对答如流,如果你颜值不够有说服力,态度不够端正,且路引过期(路引是有有限期的,鉴于古代的交通工具效率,请时刻检查路引出行的有效期)。

  不然坐个火车去外地,还得去办手续,多麻烦啊!

  要说在明清战争刚刚结束之后,路引制度还多少能说得过去,但放在商业活动日趋频繁的现下,这种制度已经很明显地限制了社会的发展。

  因为照相机技术还不够成熟,自然得慢慢来,不能着急。

  前明《大诰》要求工、商之类无论远近,水路,都需要路引明白开明,且随身携带。

  遇到定检卡口(比如说入城)叫你拿你出来,你就得面带微笑的拿出来给人家看,态度要端正笑容要良善不能使什么幺蛾子,除此你还要预防,对面打马而过的几骑巡检司汉子,看你獐头鼠目不像本地着实可疑,大呵:“那厮,打哪来!”

  所以,怎么用来说,如果穿越明初想经商外出怎么办?

  首先你要确定你生非军籍,那你可以想办法,发动你的智商“易个籍”,入“商籍”,然后在户籍当地开一个“离乡证明(路引)”。

  要是大明的老百姓美食都出来瞎逛游,或者全来应天城打工,说不定在有心人的蛊惑下,就能啸聚山林、扯旗造反,严重威胁到老朱家的大好江山。

  不带路引确实会坐牢的,好像明初有个谁,长辈生病,忘带路引,被抓起来啦抓起来了,还是皇帝赦免才回家找妈的。

  并且很可能在实施过程中,也让许多冤屈和黑幕寻找到了寄生的土壤。

  新大明自然也是有路引制度的,这回,靠着第一代身份证,就能彻底取消路引了。

  身份证的出现让路引制度即将成为过去,自颁发之日起,大明境内将不再限制人员流动。

  议政院也直接登报发文,把朱克臧陛下的仁政第一时间宣传出去:只要有身份证,官府将不会再对百姓发出,从哪来、到哪去、去干啥的灵魂三问。

  新大明的商业迎来重大利好。

  请收藏:https://m.bg6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