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66章 北方士子的向往 33两白银理论(二合_南明:我可以建造奇观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孙在丰性格直爽,有血性,虽是读书人,秉承忠君思想,但作为相交多年的好友,张英却清楚他与如今很多的读书人出身的汉官一样,一直对顺治、康熙两朝的文字狱很是不满。

  别看康熙提出满汉一家亲的理论,实则只是给读书人有了台阶可下,该文字狱的,康熙一点都不含糊。

  顺治朝典型的文字狱有张晋彦案、《变记》案,康熙朝已经发生的有明史案、黄培诗案、朱方旦案。

  《变记》案最为经典,可以说是开启了华夏历史的坏头。

  顺治四年,广东和尚函可身携一本纪录抗清志士悲壮事迹的史稿《变记》,被应天城门的清兵查获,在严刑折磨一年后,定谳流放沈阳。

  次年,又有毛重倬等坊刻制艺序案,毛重倬为坊刻制艺所写的序文不书“顺治”年号,被大学士刚林认为是“目无本朝”,有关“正统”的“不赦之条”。由此规定:“自今闱中墨牍必经词臣造订,礼臣校阅,方许刊行,其余房社杂稿概行禁止”,从此诞生了清朝言论检查官。

  大明的士大夫越是被朝廷惩罚,便越是得到舆论的赞扬,于是更加意气风发,大清则相反。

  除了文字狱和贪赃枉法,大清的士大夫倒是少受惩罚,但不是的仁慈,而是士大夫的“死相”,可以说华夏知识分子的脊梁,其实是在清代被折断的,从维护社会稳定来说,我大清做得确实不错,但从倡导自由开放和社会发展来说,似乎大明更具有胸襟气度。

  读书人虽然懦弱,但好赖还是能分辨的。

  如今,大清连京城都被占去,真皇帝北狩,假皇帝投降,已经是分崩离析,不成气候了。

  连直隶、中原等地官员纷纷投奔大明,这个时候,张英的这位好友接着说衍圣公府的事情,其用意显然可知。

  不外乎想试探下自己,对待大明的态度而已。看样子,是想归顺大明了!

  当下,张英已经想明白了前因后果。

  “不错!敦复兄,如今的天下,大明已经占有四分之三,看这形势,用不了多久,必将统一华夏,成为新一代明主!”

  “大明天子虽不爱四书五经,但其真儒思想、格物致知理念依旧是儒家的范畴,且天子到处兴建学堂,实乃读书人之幸!”

  说到这,孙在丰满是激动地道:“敦复兄,小弟斗胆透露一句,小弟准备率领孙家士子效忠大明,不知兄长是何想法?”

  张英脸色阴晴未定,多年好友的孙在丰,将话说到这个份上,自己不表态是不行的了!

  他也承认,就像孙在丰说的那样,大明真是值得投靠。

  一是自己的老家已经被大明广府了,若是惹怒大明,自己张家讨不得好。

  二者,刚才孙在丰所说的,朱克臧重视儒教,重用读书人,又是汉人,既然这样,自己何必还非要吊死在大

  请收藏:https://m.bg6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