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55章 新会惨案_南明:我可以建造奇观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用了各种不择手段的守卫方式。

  在对内的宣传方面,新会清军大肆宣扬失守的可怕后果:一旦失守,清廷必将派兵反攻,重新夺下城池之日必会有灭绝性的屠城,因为扬州事件才发生过不久,老百姓也怕啊。

  于是,百姓无奈站在清军一边,支持他们守城,所以甘心被驱赶。

  有人评论李定国的这场战争是好汉遇到了无赖。

  在李定国对新会城围困了三个月后,新会城内已再无粮草。

  而当时,李定国的军队也遭遇了大规模瘟疫,双方都在一线生机下死撑着。

  李定国本想期待国姓爷的军队按约与他会师新会,然而国姓爷这边因为各种原因屡屡无法发兵,因为那时候福建面对的清军压力也很大,不过永历八年十月份的时候,国姓爷还是冒着厦门基地失守的危险派遣了数万人的舰队南下勤王,并且拨配给了这支舰队可用10个月的粮饷。

  新会围城战开始的时间是永历八年六月份,也就是说,国姓爷用了四个月时间动员部队,勉强凑出了几万人去支援晋王。

  四个月时间,其实也不算过分。

  鞑清则早已派遣八旗大军南下,联合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继茂的汉八旗军蛰伏在广东三水,伺机支援新会。

  在这关键时候,新会清军决定让城内百姓,每家每户贡献出“口粮”。

  在实施过程中,涌现了许多忠烈妇女。

  《新会县志》记载,有个姓莫的媳妇与婆母相依为命,莫氏叩头请求替婆婆死,守将说:“真是一位孝顺的好媳妇!”就答应了她的要求。

  又有一个姓李的妇女,丈夫被守将抓去,将要被杀,李氏哭着说:“丈夫还没有儿子,如果杀了他,就绝了他家的后代了,我即使活着又有何用?”

  守将也答应了,把她的骸骨交给她的丈夫带回家安葬。

  还有一位姓梁的穷书生,他的十岁女儿请求代替,守将被感动了,就把他们父女一同释放。

  不过,到当年十二月城围被解后,剩余百姓因自觉安全了,所以也没多少人痛恨清军。

  对于这段历史,《新会县志》原文如此说:“自被围半载,饥死者半。天降丧乱,未有如是之惨者也。”

  不过这段文字记录的是战争造成的惨状,而对新会清军却鲜有批判,此为一奇。

  就在新会城内如此不择手段地度过朝不保夕的粮食危机时,李定国在城外的大军也因瘟疫死伤过半。

  清廷援军趁机杀到,八旗清兵会同平、靖二藩军队前后夹击,用大炮轰乱了李定国最厉害的象兵阵。

  经过四天激战,李定国大军尽数折在今天新会北门外的圭峰山下,数万大军最终只剩数千人逃回了云南。

  新会一役后,李定国精锐尽失,从此他再无力量进军广东,南明复兴的希望遂化为泡影。

  这场战争里,李定国因怜悯百姓之心没能攻下城池,新会清军则因吃人守住了城池。

  在道德方面,还真难以评说这样的战争。

  一切常规的人类价值观就这样在战争中被扭曲了。

  说到国姓爷的部分,陈永华也略微有点尴尬,但还是如实说了出来,这个新会之战,是国姓爷少有的黑点。

  “岂有此理!新会必须付出代价!”

  请收藏:https://m.bg6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