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591章 决断_挽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人愿意干点实事,更愿意做张嘴四处批评的清流了。毕竟,找问题总比做事容易的多。

  崇祯在其他方面都不及其祖其兄,但唯独在做事上,那种迎难而上的劲头,却是无人可及的。朝中不少官员正是在这点上,甚为拥戴崇祯。在丢失了大半个辽东,西南又接连发生土司叛乱后,就算是大明的既得利益者-士大夫阶层,也知道大明大约是那里出了什么问题了。

  那些大官僚大地主们手中握有的实力巨大,前进一步大约没有什么机会,但是坐守自保家族则绰绰有余,因此可以冷眼旁观大明究竟要往何处去。

  但是中小地主出身的精英们,则忧心忡忡,希望能够挽回大明的国运,避免乱世的到来,以保住家族不受离乱。这也是为什么,顾宪成在东林书院讲学而成东林党人,张溥登高一呼,江南便有了复社群子。

  崇祯一力推行新政时,黄立极刚开始还有些犹豫不决,但是真正推行新政之后,他才发觉其实阻力并不如他想象中这么巨大。反对新政的官员固然遍及朝野,但是支持新政的官员同样不少。

  而且反对者数量虽然极多,但是他们反对的意愿并不是那么强烈,也并不齐心。反对之余,还时常观望风声,生怕被朝廷抓个典型。而那些支持新政的官员虽然人数较少,但却都是极为坚定之人,聚集到了改革朝政这面大旗之下后,就如同找到了组织一般,往往能够发挥出超常的水平。

  一年多过去之后,支持改革朝政的官员已经在舆论中慢慢处于上风,而在皇帝的支持下,这些改革派官员更是常常破格提拔,大多担任了方面之责。这也使得朝中反对新政的官员声势大跌,十年寒窗苦读,最终还是为了要做官。辛苦读了半辈子书,结果中了进士之后,却被发配到冷清衙门去编写部门历史或是地方志,这些聪明人大多是不愿意的。

  请收藏:https://m.bg6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